2023年4月5日 • 农历闰二月十五
9点12分52秒
清明至
天清地明,万物皆显
一候|桐始华。
桐指的是白桐(泡桐),
白桐花是清明之征兆、标志。
二候|田鼠化为鴽。
到了清明节,小鸟纷纷出来活动了。
鼠数阴类,鴽数阳类。也有阴气向阳气转化的意味。
三候|虹始见。
古人认为彩虹是阴阳交会之气,
清明雨多,所以出现彩虹的几率也比较高。
清明节的“天清”对应人体的“心清”、“肺清”;“地明”对应人体的脾胃升降功能。
01
清心清肺,推陈出新
简单的拍手就可以很好地养心护心。早上或晚上7-9点拍手掌,拍十几分钟,可以激活手掌上的心包经和心经,疏通经络,使心血充盈,泻除心火,加速身体毒素的代谢,还可以防治胸闷胸痛。
注意: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心率过快者不宜。
清肺可以选择膻中穴。膻中穴在前胸部,横平第4肋间隙,前正中线上。
按揉此穴有宽胸理气、清肺化痰、缓急止痛、生津增液的功效,能改善心脏神经调节、增强心肌供血、调节心脏收缩功能、缓解心绞痛症状。
方法:可用一只手的拇指或食指稍向下用力按压膻中穴半分钟,然后顺时针、逆时针各按揉6次,有酸麻胀感为度。
02
健脾祛湿,推这条线
我们身体上有一个祛湿大穴——阴陵泉,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。
我们可以用手指从三阴交穴处开始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,在推的过程中去找最痛的点,反复地推到不疼了,脾经就通畅了。每天坚持做不仅健脾利湿,还能减肥美容。
03
自然之声,平和心境
“百病生于气也,怒则气上。”
——《黄帝内经》
心态平和,才能使肝火熄灭、肝气顺畅。可以多到大自然里听听自然的声音,如钟声、风声、雨声、涛声、溪声、鸟声,能够让人回归自然,放松、解压,调养情志。
但清明时节气温冷热多变,扫墓或踏青时要做好保暖工作,防止寒湿等外邪入侵。
01
吃青团
捣青草为汁,和粉作粉团,色如碧玉。
——《随园食单》
青团也被称为清明果、青团子,本是江浙一带的习俗,用糯米粉和青蒿草之类的草汁混合揉成,之后蒸熟。
如果以艾叶来做的话,还可以祛湿健脾、治疗脾胃虚寒,所以清明吃青团正合适。
· 青团 ·
原料:
新鲜艾叶50g,糯米粉200g,粘米粉100g,白糖适量(根据自己的口味,不放亦可),油少许。
做法:
1、新鲜艾叶焯水后捞起;
2、切成小段,用料理机打成糊,可加少许水;
3、糯米粉、粘米粉、白糖放入盆中,加入艾草糊、水(慢慢逐步加),搓成光滑的面团;
5、把面团搓成长条,用刀切成均等的小剂子,揉圆,底部抹上少许油;
6、蒸锅内加水,煮沸后放入青团,蒸十五分钟即可。
提示:
1、出锅后放凉用保鲜膜包起来,好储存,不易粘。
2、如果有馅料,可以把步骤5的小剂子捏成圆形,包入馅料,收口捏圆即可。
3、青团可以放在荷叶、紫苏叶、粽叶上,有别样的清香。
注意:阴虚火旺之人、血热体质的女性不适合。
02
食二甜
大枣:不仅对脾脏有益处,还能补气养血,尤其适合女性,可以煮粥食用或者切碎泡茶喝。
山药:味甘性平、健脾益气,还能有效预防胃炎、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复发,煮粥、炒菜均可。
03
吃三菜
苦菊:清明节气时如果肝火太旺会引燃心火,容易出现口疮、口腔溃疡、牙疼、长痘等情况。苦菊能清热去肝火,有抗菌、解热、消炎、明目等作用,味道微苦、爽口,洗净以后凉拌就能吃。
韭菜:所谓“春韭贵如油”,韭菜在春天质量最好,其性温,利于人体生发阳气,在补肾的同时,还能延缓衰老。炒鸡蛋或做成韭菜盒子都很不错。
马齿苋:清明时节的野菜性偏凉,有清热解毒的作用。其中,马齿苋被称为“长寿菜”。
把采来的马齿苋去掉根和老茎,洗净后用滚开的水焯大约一分钟再捞出来,并切段放入盘中,拌些蒜泥,再加上醋和姜,可以起到驱寒的作用。
04
饮四汤
·山楂薏米饮·
做法:取生山楂9g、薏米10g,加鸡内金10g、茯苓10g,每日一副,煎熬后分4次口服,2个月为一疗程。
功效:舒肝理气、健脾养胃。
·藕汁白萝卜饮·
材料:鲜藕100g,白萝卜100g,蜂蜜30毫升。
做法:选取鲜嫩的藕节,同白萝卜一并洗净切碎,放入榨汁机榨汁,过滤后在汁中调入蜂蜜即可饮用。
功效:凉血养阴,养肺润肠。
·枇杷银耳汤·
材料:新鲜枇杷150g,银耳10g,白糖适量。
做法:将银耳用冷水浸发清洗干净,放入碗内加少量水,上笼蒸至银耳粘滑成熟,选新鲜枇杷剥去皮,挖去籽,切成小片待用。
锅洗净,放清水烧开,先下蒸好的银耳,烧滚后再放入枇杷片和白糖,放入大汤碗中即成。
功效:可治疗肺热伤阴,肺燥咳嗽,咯痰不爽,肺结核等病症。
·砂仁鲫鱼汤·
材料:鲜鲫鱼150g,砂仁3g,陈皮6g,生姜、葱、精盐各适量。
做法:将鲜鲫鱼刮去鳞、鳃,剖腹去内脏,洗净,将砂仁放入鱼腹中,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,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,放入生姜、葱、精盐,煮至汤浓味香即可。
功效:有醒脾、开胃、利湿的功效。
清明为节始于唐朝,但源自上巳节和寒食节。
01
扫墓祭祖
清明,既是节气,又是追思故人的节日,这种对过去的怀恋,对故人及先祖的祭奠,是中国人骨子中独特的感怀和浪漫。
02
踏青赏春
陆机的“迟迟暮春日,天气柔且嘉。元吉隆初巳,濯秽游黄河”就是人们野外踏青嬉戏的写照。
民间还有“清明放断鹞”的说法,如把自己的烦恼病灾等写在纸鸢上,放飞后断其线,任其随风飘去,将晦气放掉。
03
戴柳赐福驱疫
清明戴柳者,乃唐高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阳,赐群臣柳圈各一,谓戴之可免虿(chài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)毒。今盖师其遗意也。
——《燕京岁时记》
唐朝在清明时节,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顺阳气,又在三月三赐柳圈给大臣免毒,到了清代把两个习俗融合,用头戴柳枝来代替了。
到了如今,不提倡折柳枝,变成爱护柳树了,柳树是清明很重要的风物。
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冬风御柳斜。
素衣莫起风尘叹,
便做故人一双眼,
再看人间。